假目标:仿真到骨子里
假目标:
仿真仿到骨子里
■张学祎 徐梓淇
S-400防空导弹假目标
叙利亚的充气假坦克
短短几分钟,一辆充气坦克就快速出现在眼前。很难想象,这个近看外貌酷似大号玩具的假坦克,也能“吸引”来真正的反坦克弹药。其实,当下各国陆军配备的假目标包括充气式坦克在内,并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其仿真性能,既体现在外观,又深入到内在,有时真可以说是仿到了骨子里。
大型武器装备,常是对手攻击的重要目标。尤其是当这些大型武器装备处于战场体系的关键节点时,更容易受到攻击。为提高这类武器装备的生存力,一方面使用者会强化有关防护力量,另一方面则会用隐真示假的方法来设置假目标,让假目标在关键时刻“李代桃僵”,从而保全己方的武器装备和实力。
对假目标的运用在二战时各个战场上都有所建树。有些假目标的设置初衷,已远超防护武器装备和关键节点,而是围绕着达成战略目的而展开。这意味着大量的假目标不仅要求“真”,更要务“实”。
具有典型性的莫过于诺曼底登陆。登陆行动开始前,为误导德国的判断,盟军展开一系列佯动,其中一项就是在英格兰东南部地区设置大量假飞机、假坦克、假大炮。尽管当时设置的假目标大多为“骨架蒙皮式”,即通过钢制骨架支撑橡胶蒙皮来达成外形相似,但由于二战时德军侦察机多用光学装备来侦察,因此,费尽周章突破盟军防空力量阻击的德军侦察机,在仓惶之间看到这些假目标时,仍信以为真。
如今,随着侦察技术的发展以及监视侦察类弹药的使用,昔日在设置武器装备假目标时“形似”的要求已无法满足战场需求。在侦察手段向全方位、多波段、高精度化发展的背景下,“神似”的要求在假目标设置时变得至关重要。
当前,不少国家的先进侦察机上都配置有大量成像侦察设备和电子侦察设备,这些设备可通过红外感知、电视摄像、雷达扫描等多种方式来感知目标、获取数据,再将这些数据实时传输给地面中心进行分析,以判别目标真伪。这种情况下,只求“形似”的假目标已经无法瞒住现代侦察机的“火眼金睛”,设立假目标的一方“偷梁换柱”难度也随之增加。
为适应侦察手段上的改进,假目标也不得不加速“进化”。当前,对假目标的设计要求,早已不再满足于模拟光学特征,而是将应对现有主要侦察手段都纳入“视野”,利用电磁学、光学、热学、声学、材料学等各种技术,全方位模拟武器装备的各种特征,以求在新的“段位”上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
以充气式假目标为例,当前,其表面通常选用高雷达反射率材料,涂有具有金属反射性能的涂料,能逼真模拟现实雷达的反射特征。其内部配备有热源,有的还加装了角反射器。有些充气坦克假目标的炮塔还可转动,从高空侦察,可谓栩栩如生。
不仅如此,在战场环境中,为充分发挥其效用,假目标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按照真目标的伪装手段加以“处理”,并安排有“演员”假装进行日常维护与修理。甚至对假目标进行伪装时,还会故意留一些“破绽”。这种适度的伪装,不仅能减少伪装作业量,还能在虚虚实实之间进一步欺骗对手的眼睛。
事实证明,这种仿真到骨子里的假目标有相当大的迷惑性,且在近期的一些军事冲突中一再被证实。
然而,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为在战场上判明目标真伪,各国也在改进方法,如提升装备的侦察精度、优化分析算法等,以便通过增强即时分析综合数据的能力,提高甄别的准确率。
这意味着,侦察设施与假目标之间的博弈还会升级,侦察与反侦察之间的“猫鼠游戏”还将继续上演。